English

彩笔吟颂爱国情

1999-05-30 来源:光明日报 李松 我有话说

十年前,中国画研究院组织人物画竞赛,蔡若虹等人提出了上百个创作选题。马振声选画了辛弃疾、陆游。在此之前,他还画过女词人李清照,这三个人前后同时,有山河破碎的共同时代背景,都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表达过激扬的爱国情怀,并各自有其光辉的成就,可以作一组系列历史人物肖像看。本来以诗词点题,可以是诗意画,不必定是肖像性作品。但是马振声却是因题立意,认真当作肖像作品去创作的,那是由于怀着对这些人的特殊敬重之情,且觉得塑造这一类型人物最能尽其笔墨之所长。

在1984年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时,马振声《爱国诗人陆游》获得银质奖。作品主题出自陆游临终前写下的《示儿诗》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画家从矛盾的尖锐对比中刻画人物:身体极度衰弱,已是烛光将熄,而炯炯的目光中则流露出在枯瘠的胸膛中依然奔腾不息的愤怒之火,那“报国欲死无战场”的永世悲哀。背景上以淡墨画出的金戈铁马,是梦境,也是心境。这幅画的艺术处理,还可与陆游的另一首诗相参照: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画家用作品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怀。

画家在《爱国诗人辛弃疾》中把握住诗人性格豪放却又满怀壮志难酬的深沉悲哀之特点,辛弃疾横卧青山之上仰天长啸,胡须飞扬,身后的白云也波飞浪卷,人亦是青山,山亦是人。画题取辛词《贺新郎》: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”词作于诗人晚年爱国情愫无由得伸,放怀于湖光山色之时,然而无论是词、是画,让人从那“回首叫,云飞风起”中所感受到的,终归还是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的感慨,是“把吴钩看了。栏干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”的难解伤痛。

辛、陆二画各有千秋。辛弃疾一画气格豪迈,简洁概括,用笔粗放,大形大线,人和山浑如一体;画陆游侧重内心刻画,画面严谨,气氛沉郁苍凉。“公卿有党非宗泽,帷幄无人用岳飞”,陆游的遗恨正是那个时代民族的悲剧。

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将唯一的一等奖授予马振声所作《聊斋》———蒲松龄像,一方面是对作品艺术成就的评价;另一方面也是对画家所创造的蒲松龄形象的认可。作为历史人物肖像,画家是根据自己对于蒲松龄传记材料的研究和读《聊斋》所获得的综合印象去捕捉人物的神情动态,构思出真实可感的形象,并以此去与千千万万《聊斋》读者心目中构想的蒲松龄形象相印证。比之传世的人物影像,欣赏者的要求有宽容的一面,允许画家不拘守表面的形似,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自由构想;也有严苛的一面:画家所创作的应是高出于具体人物之上的艺术的典型形象。

马振声1989年卸任重庆画院副院长职务,一身轻松,专心画画。作为一位成熟的人物画家,他创作的主要致力点还是反映现实生活,表现当代人物。80年代初、中期,他多次深入川东南地区农村,创作了《逢场》、《巴山夜话》等作品。马振声对农村生活题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他的家乡是北京丰台丘陵地带的农村。少年马振声放过牛、垫过猪圈。熟悉农村、更熟悉农村的人,喜欢他们的朴实、能干,这些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得到。

马振声画展将于6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,祝展览取得成功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